点击进入全球创意港主站您好,欢迎来防雾霾门窗纱窗网

全球首款防霾窗 登陆中国

热点推荐

阅读新闻

回眸系列六:求真务实 活泼创新 全校共青团工作实现稳步发展

来源:网络   作者:admin    点击:    时间:2012-3-12 15:32:03
  2011年,在学校党政和团省委的领导下,在学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校各级团学组织按照“常规工作有特色,创新工作有亮点”的工作目标和“围绕大局抓服务、围绕中心抓重点、围绕基础抓建设”的工作思路,求真务实,活泼创新,以筑牢大学生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素质拓展为主线,以服务青年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了在思想育人、组织育人、文化育人、科技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稳步发展,学校团委先后荣获“2011年度全省高校共青团工作标兵单位”和“2011年度全省共青团信息调研工作先进单位” 荣誉称号。

    思想引领青年有新途径

    以全团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纪念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为主线,深入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和“与信仰对话”等主题教育活动,创新活动形式、搭建活动载体、活跃组织氛围,通过“双学”活动、主题团日活动、演讲比赛、党团知识竞赛、“举团旗、唱红歌、跟党走”红色歌曲演唱比赛、报告会、座谈会、网上团校等多种形式,在校园内营造“先进理论武装人、远大理想凝聚人、主题实践教育人”的浓厚氛围。通过“五四”表彰、“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等活动选树了一批先进典型,用他们的事迹引领广大团员青年成长成才。首次举办廉政文化进校园图片展,以生动的图片、名人名言、伟人故事,教育警示广大团员青年,引导他们做坚定的廉政文化传播者和忠实践行者。校纪委全体委员、全体共青团工作干部、学级学生组织骨干、广大团员青年共万余人参观了图片展,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

    充分利用校报、校广播站、团学组织网站、微博、团办杂志和团属宣传栏等校园媒体,不断提升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力。在全省高校率先建立共青团官方微博,现拥有粉丝万余名;编印青年代表性、思想性杂志《安理工青年》,创办“安理工青年讲坛”,拓展青年学生知识视野,丰富校园学术氛围,为青年学子思想领航。全年在校园网共发表工作信息170篇,在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安徽日报、安徽青年报、新华网、中国青年网、安徽教育网等国家级和省市级新闻媒体刊发共青团工作信息479篇,扩大了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

    全年校、院两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坚持理论教育与坚定理想信念相结合、方法技巧培训与提升服务能力相结合,共培训大学生骨干2000余名,选送3名学生骨干参加省级培训班,其中2人被评为“优秀学员”。

    组织覆盖青年有新局面

    顺应学校学分制下学生学习的新情况,按照“一个团籍,两种身份”的管理原则和“区域建团、依托建团”的原则,以14个学院团委(团总支)为依托,在全校各学生公寓新建流动团总支14个、流动团支部200余个、校级学生组织流动团总支1个、流动团支部7个,实现了组织网络全覆盖,为团员开展活动搭建了广阔的载体。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全年共投入40000余元,用于加强基层团支部建设。以优秀主题团日活动评选为手段,以庆祝建党90周年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为契机,鼓励各支部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支部氛围更加活跃,凝聚力和号召力不断增强。

    完善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骨干选拔、使用与管理制度,通过专题培训、现场培训、以会代训等措施,努力打造了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领、老师能放心、同学信得过的学生骨干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桥梁纽带和参谋助手作用,促进两个校级学生组织朝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按照“围绕中心、准确定位、规范管理、强化特色、打造品牌、扩大覆盖”的工作理念,加强大学生社团“制度化、规范化、大众化”建设,扎实推进学生社团“火炬接力工程”(即社团内部优秀文化传承工程),完善明星社团、优秀社团的评比指标体系,通过把社团的建设质量与校团委的扶持力度相挂钩等手段,使社团文化得到积淀、社团活力不断增强,48个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素质拓展、日常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彰显。

    以校级学生自组织流动团支部建设为抓手,加强大学生艺术团、礼仪队的组织建设,及时添置更新了器材设备及演出服装,完善了日常训练与培训制度,培养了一大批艺术功底扎实、学习成绩优秀、组织号召能力强的学生骨干队伍。他们在校内的重大文化艺术活动和重大会议中的良好表现和热情服务,得到师生一致好评。

    文化育人展露新气象

   2011年6月份,牵头承办了安徽省教育厅安排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安庆师范学院大学生黄梅戏艺术团全体演职人员为全校师生奉献了一场赏心悦目的艺术盛宴。积极备战全省高校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从聘请指导老师、选拔艺术团成员、节目编排与加工、学生的训练与指导、硬件的添置与更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储备了优秀艺术人才。

    按照“校级活动精品化、院级活动特色化、社团活动日常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发展思路,以纪念建党90周年为契机,蓬勃开展了一系列高品位、有特色、成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舞蹈大赛、健美操大赛、主持人大赛、厨艺大赛、艺术歌曲演唱比赛、卡拉OK比赛、器乐比赛、话剧小品比赛、演讲比赛等校级品牌活动,大合唱、欢送毕业生晚会、迎新生文艺演出等学院特色活动,象棋比赛、羽毛球比赛、台球比赛、乒乓球比赛、街舞比赛等日常社团活动,有较地陶冶了大学生思想情操,提升了大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化艺术修养。

    科技育人取得新成效

    制定《校团委关于大学生学科竞赛专项经费使用的暂行规定》,划拨1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各学院学科竞赛及科技创新活动;着手修订学校关于鼓励师生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有关规章制度,动员各学院制定配套的规章制度,引导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向科学化、常态化、大众化方向发展。

    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组织开展了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第三届大学生智能机器人大赛、第二届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第六届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第二届大学生动漫大赛等各类科技竞赛活动,育人效果显著。2011年,全校大学生科技及学科技竞赛活动共获得省、部级荣誉百余项。在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实现我校在此类竞赛中一等奖零的突破,并荣获校级优秀组织奖。在安徽省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以综合成绩第四再次捧得“优胜杯”;在安徽省第三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邀请优秀创业校友、社会知名企业家举办创业知识报告会、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报告会,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处联合开展优秀创业项目入园遴选工作;选拔优秀项目参加安徽省第六届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荣获“最佳组织奖”。

    实践育人实现新拓展

    围绕“永远跟党走,献礼十二五”活动主题,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把假期集中组队实践与平时分散就近就便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活动实效。全年共组织各级各类社会实践团队200多支,新建社会实践实习基地15个,收到社会实践调查报告5000余分,在校生参与率达90%以上,达到了“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实践育人目的。

    全校200多个团支部、8000名团员青年踊跃参与义务献血、政策法规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植绿护绿、美化环境、敬老爱幼、关爱留守儿童等青年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活动。获得中国扶贫基金会授权,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爱心包裹”劝募活动和“温暖包裹”传递活动,全年共募集“爱心包裹”280个、“温暖包裹”151个,折算金额达59200元,为革命老区的贫困儿童做出了突出贡献。积极响应上级团组织号召,选派赵军、田秋实两位共青团工作干部分别赴淮南市八公山区团区委、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团委挂职锻炼;选派倪若男等4名同学作为2011年西部计划志愿者赴云南和安徽基层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环境育人顺应新形势

    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共青团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校园防火、防盗安全的新形势,先后编印制作《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安全知识手册》、《为了你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严禁吸烟》温馨提示牌发放到各宿舍,举办安全用电知识图片展、“11.9”消防日“五防”知识教育报告会,开展“5.12”防灾减灾日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六五”普法学习宣传活动,累计投入32000余元。
    充分发挥学生宿舍伙食管理委员会、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委员会、高层公寓大学生宿舍管理协会和团学干部、学生信息员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诉求。全年共接受学生上访20余起,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反馈。严格执行社团活动安全报备审批制度、大型校园活动申报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牢固构筑共青团工作干部、广大团学组织骨干安全思想防线,使安全教育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

    拿出专项经费,用于开展共青团工作理论与创新研究,学习型、研究型干部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代。2011年,全校共青团工作干部共申报立项26项课题,结题25项,多篇成果论文在校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上获奖。坚持每年集中外出调研制度,拓展干部工作视野,2011年7月,结合纪念建党90周年和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全体共青团干部赴江西井冈山等革命圣地开展“寻访红色足迹、重温光辉历程”主题实践活动,走访调研井冈山大学等高校团学工作。

    关心共青团工作干部成长,组织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坚持每周一会制度和重大活动全员参与制度,每学期召开共青团工作干部座谈会、经验交流会,为全校团干部搭建学习交流、团结互助、倾诉心声的平台,邀请学校分管领到会指导,为他们释疑解惑,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积极性;以优秀学院团委书记评选为抓手,引导全体共青团工作干部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生活情趣、扎实的工作作风、顽强的拼搏精神。2011年度共评选出4名优秀学院团委书记,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导向作用。

    服务青年教工拿出新举措

    团结广大青年教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岗位,争创佳绩,以全党、全团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纪念建党90周年为契机,开展“青年先进科室”、“青年岗位能手”评选活动,全校共评选青年先进科室10个,青年岗位能手15人。全面评判高校青年教工团建工作现状,以服务青年教工为出发点,以促进青年教工成长进步为落脚点,着手成立安徽理工大学青年教工联谊会,积极为青年教工搭建学习、沟通、交流、协作的平台。

    回眸2011,展望2012,全校共青团组织将继续秉承“求真、务实、活泼、创新”的共青团工作理念,脚踏实地,不懈追求,力争使学校共青团工作再上新台阶!


网站首页  防火防盗逃生网  门窗设计  关于我们  在线留言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