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全球创意港主站您好,欢迎来防雾霾门窗纱窗网
全球首款防霾窗 登陆中国
讯纳传递最近又到年末,各大考试、论文代理机构又开始蠢蠢欲动。有媒体报道称,不少人都收到了“考试包过”、“代理论文写作”的电话或手机短信,有的甚至推出了贴心的“一条龙服务”;特别是年底将至,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职称评定阶段,不少人也开始了紧张忙碌,虽然个别的代理公司也规定,“不提供枪手服务,仅协助正常审稿程序在约定时间和约定刊物上发表”。但是现实状况却是截然不同,根据调查,代写、代发业务其实依然存在,一篇至少需要4000元来帮助进行“整理和发表”。
不知从何而来,代理论文公司开始在网上悄然兴起,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国家对职称评定越来越严格的限制,职称论文的造假似乎比往年有更加猖獗的趋势。在淘宝上搜索“代写”,涉及的商铺竟然多达几百家,其中甚至有不少是“皇冠级”的信誉评价。但是,面对眼花缭乱的代理公司,以及五花八门,甚至无孔不入的代理广告,不少学者表示了极大的担忧,他们认为,这样的论文代写,很大程度上是对学术研究的致命伤害。
学术论文一般分为交流性和考核性两种,其实不管哪一种,都是对学术研究的一种尊重,也是一些人获得更多更高、更有效认同的机会,学生发表论文可以获得奖励,工作能力强的人发表论文可以获取更高的职称评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人往高处走固然重要,但是也别让攀登的“梯子”变得畸形。
从学术角度上看,论文是自己写得还是别人代写明眼人一下子就可以看得出来,但之所以查处难,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与监管上的时效。除非是当事者亲口承认,否则很难抓住其把柄,因为这不同于抄袭有据可查。并且个别单位在职称评定时存在着严重的漏洞,有的只看“量”而非“质”,有的甚至连文章的内容都不会管,这让不少人有了投机取巧的空间。
监管的漏洞让论文代写、代发有了可乘之机,有知情者说,其实这里面的猫腻绝不止这些,以发表论文为名进行诈骗的人也绝非少数。面对可能存在的重重陷阱,有法律专家也从著作权的归属方面解释了这一现象,称应当提防后续带来的一系列的麻烦。面对这样“代写论文”很显然其实已经触犯了国家的相关法规,但是尴尬的是,国家却没有明确的相关法律依据对这一行为进行惩处,对于此业务的经营者是否构成不正当得利、公司是否非法经营也难以进行明确的界定。监管上的真空让不少相关部门举足不前。
论文代写公司的“井喷”其实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人们的需求于此,其实这是一种很可怕的学术现象,若一直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或将引起长期的学术造假风潮。